您的位置:ks8凯发官方网站-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>> ks8凯发官方网站-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>>

旅游文学 | 一位洛阳作家的大理游记:大理好风光,世界共分享-ks8凯发官方网站

作者: 来源: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时间:2019/12/26 10:34

关于大理,流传着一副唯美的对联:上关花,下关风,下关风吹上关花。苍山雪,洱海月,洱海月映苍山雪。

大理,不管是苍山洱海的“风花雪月”,还是蝴蝶泉边“五朵金花”的爱情故事,抑或是《天龙八部》中对段氏家族不吝笔墨的描画,都给大理抹上了一种美丽、浪漫、传奇的色彩。而根据史书的记载,“大理”一词其实是含有更多的政治意味,它最早见于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的“大理国”,段思平建立政权后,改革旧治,实行新政,理,治也,“大理”就是“大治”的意思。

沿着洱海边新修的环海公路,我踏上了前往大理古城的旅途。一路上,一侧是洱海澄澈的湖水,树木都长到了水里,挺立着细直的枝条,繁茂厚重的水草随着水波摇摆,野趣丛生;另一侧是远处连绵的苍山和辽阔平坦的田野,绚丽的黄叶在阳光下摇曳着金光,秋意盎然。

这一段环海路并不连续,时不时地就闯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白族村庄:有村民在大青树下剃胡子理发,几户人家聚在一起生火杀猪,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奔跑嬉闹;一座座白族民居白墙青瓦、斗角挑檐,门窗都装饰着精致的石雕砖雕,屋檐下绘着素雅的梅兰竹菊或寓意吉祥的壁画题诗;明净简洁的院子,即使在秋冬也栽满了蓬勃的花朵;最醒目的是每家每户雪白的大照壁,都用青蓝色题写着四个大字,比如“苍洱毓秀”“洱镜扬清”“紫气东来”“彩云南现”“福星高照”“琴鹤家声”“濂溪世家”等等。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却又深含文化内涵的生活态度,教我忍不住在心中啧啧赞叹。

古称叶榆泽的洱海,是云南的第二大湖,世代生活在湖边的白族先民没有见过海,于是便把这片宽广如大海般的湖水称作了海。美丽神奇的大理坝子,因苍山而雄奇,因洱海而绮丽,苍山十八溪水汇入洱海,滋润了万亩田畴,哺育着它们怀抱里的、一个个如珍珠般的白族村庄。

一路上,不断有不同肤色、不同年龄、着装鲜艳的环湖骑行者闯入眼帘,让我感受到了古老大理的国际化和时尚感。我透过车窗,望着清澈的海水,清凉的微风荡漾起一道道水纹。那醉人的碧绿,映着白云,映着苍山。假如大理没有这美如仙境的洱海,定会失去一半的妩媚。一只只游船在海水中游荡,此时的洱海,静若处子,温柔如纯洁的少女,岁月带走了风情脉脉的南诏古国,却怎么也带不走洱海的冰清玉洁。

蓝水晶、蓝宝石……都已经不足以来比喻这一汪浓郁澄澈的蓝了,它简直就是一池子靛青染料,仿佛放一匹布下去就会被染成同样的湛蓝。

终于看到了古城。

这个地处苍山洱海之间狭长坝子上的城邑,自南诏国以来一直都是洱海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行政中心。最早的城池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修筑的羊苴咩城,它西靠险峻的苍山,东临浩瀚的洱海,据苍洱之险,为踞守要地。公元779年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将南诏国的王都迁到此处,又再次进行了扩建。

南诏灭亡后,之后几个短暂的政权,以及段氏三百多年的大理国,都以此作为国都。元朝统一中国后,在云南建立行省,省府设于昆明,从那时开始,云南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渐渐地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。明朝建立后,在大理修筑了新的府城,现在所见的古城就是在明朝初年大理府城的基础上恢复的,城墙、街巷仍保留着明清以来棋盘式的格局,方正规整,古朴厚重。

穿过古色古香的洱海门,我来到古城内。湛蓝晴空下,红色的炮仗花一串串肆意地爬满院墙,离开主干道走进深巷,一个个安宁静谧的小院里就是粉墙翘檐下的寻常白族人家。就如同历史迁变得丝毫不留尘埃一样,曾经恢宏威严的王都在朝代的更迭中也如尘土般散去了,而苍山依然翠绿,洱海仍旧碧蓝,这里的白族在它们的怀抱和庇佑中一代代、一辈辈延续着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日子。

我沿着人民路往古城里走,两侧是热闹的店铺、餐厅、咖啡馆,都开在白墙黛瓦的木楼下;街上人来车往,穿冲锋衣的游客走在挑担子背竹篓的当地人中间。刚经过宁静的洱海,我一时还不太习惯这忽然而至的热闹,但却并不觉得嘈杂。

路边摆摊的人大多是年轻的“创客”,展示着自己心爱的物件,并不招徕,也不兜售,有时坐到其它摊子上聊天,有时丢下摊子就不知跑哪儿去了,与其说是做买卖赚钱,他们更像是玩的心情,体验着这样一种恣意自由的生活。

我从人民路步入一条静谧的小巷里,意外发现一座风格独特的天主教堂。这座教堂叫圣三堂,由法国籍的传教士主持修建,距今已有百年历史。它迥然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欧式天主教堂,传教士们把它建成了“中国式”,确切说是白族庙宇式样。

阳光下,它的一个个中式檐角高高翘起,像是一对对翅膀,仿佛稍不留神就要飞走。飞起的屋檐下是精美的石雕和艳丽的彩绘,就像白族的大户人家一样,用精美的做工作为装饰显示自己的不凡。朱红的立柱和红色的大门是标准的中国红,门上方是中国传统的层层叠叠的斗拱。门上的楹联既有包含天主教色彩的,也有讲究对仗的传统中国对联,中西文化交融相得益彰。

抬头看去,高高的钟楼上十字架直插云霄,再从侧面看教堂有着标准的“长进深”,让整个教堂像一艘即将起航的诺亚方舟。门开着,里面整齐地摆了一排排长椅。我从门口望进去,整个教堂内部被漆成了柔和的水蓝色,斗拱是缤纷的彩色,而屋顶上更是贴了无数五颜六色的星星。几个外国人刚参观完教堂正往外走,“beautiful!beautiful!”赞不绝口。

沿着人民路绕到博爱路,再到复兴路、洋人街……一条条深街幽巷纵横交错,房舍相连,都是清一色的青瓦屋面;鹅卵石砌成的墙面,勾画着水墨山水的额枋,顺着古城西高东低的坡度层叠错落,一头连着苍山横列如屏的青翠山峦,一头连着洱海晶莹澄澈的万顷碧波,遥相呼应。

复兴路旁有很多白族的老妇人在卖花,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装在竹篮里,有的根上还带着泥土,衬得青幽幽的石板路都好像充满芬芳。再往前走不多久,喧嚣的声音便渐渐传来了,混杂着各种蔬菜的清香、活鱼的腥味。一箩箩、一筐筐,一盆盆,沿街摆得满满当当;新鲜的蔬菜嫩得好像能滴出水来,除了常见的我能叫出名来,好多是我见都没见过的;还有胖乎乎毛茸茸的菌类,多山的云南特有的鲜美山珍;卖鱼摊也是让我眼界大开,大鱼很大,小鱼很小,种类繁多。

不知不觉中,我走到了鼎鼎大名的洋人街。洋人街原名“护国路”,因民国初年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,起兵护国而得名。护国路东西走向,长1000米,宽7米,青石板铺面。1982年大理被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大理古城也成为重点对外开放景区。当时城内唯一一家涉外宾馆就建在护国路,于是专为外国游客服务的店铺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中西风味饭店、珠宝店、古董店、扎染店、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,铺面林立两侧,琳琅满目,由此,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,“洋人街”的叫法就开始广传。

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地名在外国某些地图上,早被称为“洋人街”了,可见大理洋人街已驰名世界,成为外国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们旅居大理的温馨家园。现在到大理古城问起洋人街,可以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但要问护国路很多人可能会摇摇头。据统计,2018年大理接待中外游客1845万人次,其中境外旅游者达到近百万人次,并且呈连年上升趋势。他们有住几天、十天半月的,也有住一年几年的,有的干脆在洋人街成婚、开店。“洋人街”成为超越地域的“地球村”。

仔细走了古城的大街小巷,终于明白了“洋人街”兴盛的秘密。大理古城布局是明、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,有九街十八巷。“洋人街”是其中笔直贯穿东西的小街之一。白族传统建筑在大理的其他地方正逐渐消失,但在“洋人街”却被悉心保存下来,做了别有风情的茶楼食肆。

这里每家小楼小院都可谓白族的精品建筑:三坊一照壁、四合五天井,越过照壁、穿过每一廊坊都觉得别有洞天;白墙青瓦矮围栏,院门有檐有顶,而且是双横梁、四角飞檐的,梁上还饰以景致的水墨画;房屋的窗棂门栏都用雕花木格子。白族人的审美偏向精致秀丽,在这里,甚至从汉族地区传来的平顶砖房,都以青砖、红砖相配,调出悦目的图案来。吧橱、桌椅、沙发要么一色红木所制,要么青竹,要么绿藤,吊灯一般用竹篾编织的鱼篓或簸箕做装饰,墙壁上点缀有白族特有的扎染布艺。还有些地方布置成为小小的画廊,虽然不一定都是艺术精品,但主人的审美感受洋溢其中,风格独特。

有个名为“樱花园”的地方,经常举办各类小型画展,我们去的时候,黑泽明创作的《乱》《罗生门》《梦》等电影效果图刚刚拆下,换上了女主人自己独特视角的一些作品。屋内没有一般茶室的喧嚣,而完全是艺术沙龙的氛围。在这些小楼小院之中,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,他们或读书休憩、或娱乐闲聊,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、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一位法国人用流利的中国话对我说:“爱这里的美呗,怎么都觉得舒畅。”旅游者到了大理洋人街,除了欣赏白族建筑的灵秀,体会白族“金花”的善解人意,品尝可口纯正的西餐,同时也领略到白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完美交融。

洋人街有一个标志性的石质牌坊,两旁楹联上写着“大理好风光,世界共分享”。沿着古城南北主路复兴路行走,很容易便能看到。这块石牌坊也成为国内游客争相打卡的景点,很多旅游团队常常把此地当做集合点。我们一行溜溜达达逛了好几次,每一次都有很多游客在这里排队,最终也没拍成一张没有人的纯风景照。

离开洋人街时,一个外国的乐队正在街边演奏,键盘、架子鼓、长笛、小提琴、吉他混搭在一起,吹拉弹唱的,格外欢快。一个胖胖的大胡子邀请围观的游客来一起唱歌跳舞,只见一位身穿白族服装的游客大方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,翩翩起舞。

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电影里的一个片段:在欧洲,常常在河畔、街旁有街头艺人演奏时,一些路人,不管是否认识,只要遇见,就会加入他们一起演奏,一块儿踏着节奏起舞,金色的夕阳柔柔地洒在河面上,鸽子也停在了水边……这幅画面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。想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这么诗意地活着,就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。

而现在,我在大理洋人街,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一幕随意却美丽得如同电影里的场景。

大理,已是世界的大理。

作者简介

张少辉,男,80后,现居古都洛阳。先后做过报社记者、主编、银行高管。热爱文学、旅行。少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,曾被《河南日报》列入“文学豫军”重点推介。现为《中国旅游报》专栏作家。编著的《中华怪怪游》《大自然的声音》等书被当当网、亚马逊、天猫等网站列入畅销书排行榜。


大理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:0872-2172369 
"));
网站地图